荸荠的名字由来比较有趣。荸荠原名“凫茈”,“凫”指在喜欢在水中浮游的野鸭,而“茈”则通“紫”,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解释到:“凫茈生下田中,……名为凫茈,当是凫好食尔。”野鸭爱吃的紫实,这样的名字倒十分贴切,可惜这个名字渐渐的被人忘掉了,只留下了名字的发音。随着时间推移,发音经过几次声转之后化作了“荸脐”二字,又因其为水草,而谓之“荸荠”。荸荠秋冬成熟,慈姑亦然,这对上市都在一起的好兄弟,既然荸荠叫“凫茈”,那么慈姑就叫做“河凫茈”了。
图:荸荠的植株就是长这样喽(Plant Detail)
水田里的荸荠不好认,它喜欢夹杂在熙熙攘攘的杂草丛里。邻居的稗子个头比它高,莎草又蓬蓬松松占满浅水,只有荸荠的细长的叶状茎不高不矮的像一丛长筷子直挺挺的戳在水中。荸荠的叶片是长长的棒状,细细又直立在水中,远看像极了韭菜,近看却好似高高的木贼。秋天临近的时候,荸荠也会开花,但是它的花极其不明显,只是在它棒状的花茎上吐出零星小蕊,还不及它旁左的灯芯草来的高挑招摇。
左图:荸荠植株手绘(Plants for a Future);右图:荸荠的花序(taibif.tw)
秋水涨过秋水落,荸荠也会像慈姑一样,一时没入水中又一时挺出水面。荸荠极耐淹水,在它圆柱形的叶状茎里,长满了一格一格的气室,可以存储空气以防水淹。荸荠长在泥中的匍匐茎要发达的多,它会四面八方的长出一丛一丛的分檗苗,而每一株苗下都会长出众多的紫红色球茎。
图:荸荠种植田(Flickr)
2
采收荸荠你会吗?
入冬水退,荸荠的地上部分会干枯倒落。烂泥里的荸荠收起来相对慈姑要省力一些,等其茎秆开始倒伏之后,便可扒泥收获荸荠了。收荸荠虽然是大人们的事情,但是荸荠个头小,泥塘稀松泥里总会有遗漏,这时孩子们便上了场,用赤脚在烂泥泥慢慢踩踏,只要踩到一个硬疙瘩,伸手摸下去准是一个枣红色的荸荠。
在水田里荸荠产量高,于是在江南地势低洼的水淹地里,它是常见的农作物。人们把它与莲藕一起轮作,当做粮食作物以外的补充。荸荠虽然只是季节水菜,但是富含淀粉的球茎可以当做救荒时的食物。在水淹时荸荠的产量则基本不受影响,于是在洪涝的灾年,荸荠便是极为难得救命粮。
3
荸荠除了生吃还能怎么吃?
荸荠别名众多,“地栗”这个名字便是根据它形状扁圆,外皮光亮紫红,犹如板栗而得名。慈姑也有“白地栗”的别名,虽然它样子与板栗大相径庭,但是削皮煮食之后的慈姑却有着熟板栗一般的香糯。鲜荸荠是很好吃的零食,只要日子过了立冬,江南的集市上常有人买小堆的荸荠。摊在地上的荸荠外皮上还裹着塘泥,个个都是灰溜溜的泥蛋子。
荸荠有两样,需要把这泥蛋子洗干净了才能看的出,俗话有言:荸荠分铜铁,铜箍荸荠色泽红润个大脆甜,而铁箍荸荠色泽暗黑肉紧耐存。荸荠甘甜爽脆,即可盛出,也可以直接煮熟吃。江南叫煮荸荠是“焐熟荸荠”,做法极其简单,锅中水没荸荠,大火烧开,小火焐煮,一个钟头便可以出锅。煮熟的荸荠虽形色不变,原本难剥的皮变得吹弹可破,剥出的荸荠肉也不再是雪白,而是像蜜渍了一样润黄,塞在嘴里甘甜挂齿,却毫无渣滓。
荸荠在江南人的生活里下得了厨房也上的了厅堂。民间常把荸荠比做元宝,大抵是因为它扁圆,中央有小凹坑,一粒钝圆的芽子的样子挺像元宝。苏州有吃“元宝饭”的习惯,每到除夕煮年饭,便把几粒荸荠埋在米饭中烧熟,吃饭时看谁能掘的到荸荠,掘到者便意味着来年福财两旺。
图:荸荠培根卷
在上海,荸荠还是腊月年节里祭灶的必备贡品。荸荠取其味甜之意,希望灶王爷吃了之后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在北方,尤其是老北京人过年的时候,风干荸荠是置办年货的必备,这年货多少才能算过年?富人有富人的过法,穷人有穷人的过法,然而年货不在乎多少,而在乎这荸荠买到了没有,只有这荸荠一到,这年货也就“必齐”了。
辰小山
5分钟前:
从4.11开始,我们将在一年时间内发布210篇原创的华东乡土植物系列微信文章。本文是该系列的第66阅读原文
该写作项目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编号:18dz2306500)的支持,所有内容将与科委平台“科普云”共享),感谢大家支持与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