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老人的称呼丰富多样,既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老人称呼大全:
一、通用称呼
老人:泛指年龄较大的人,无特定性别或身份限制。
长者:指年龄大、有智慧、有经验的人,常用于尊称。
高寿:对年龄特别大的老人的尊称,强调其长寿。
二、按年龄划分的称呼
五十岁
年逾半百
知非之年
知命之年
艾眼之年
大衍之年
半百(俗称)
六十岁
花甲
平头之年
耳顺之年
杖乡之年
耆(古称)
七十岁
古稀
杖国之年
致事之年
致仕之年(官员退休)
从心之年
八十岁
杖朝之年
伞寿(寿辰雅称)
八十至九十岁
耄耋之年
耋(泛指老年)
九十岁
鲐背之年
上寿(古称)
九十九岁
白寿(百少一为九十九)
一百岁
期颐之年
三、按性别划分的称呼
男性
老翁:中国古代对老年男人的称呼,含尊重意。
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表达对其尊严和地位的承认。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号,体现敬意。
老夫:老年男子的自我谦称,年龄大多超过70岁。
老宿:对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的称呼,如文坛老宿。
先生:指年龄长且授业解惑的老年人,也常用于尊称。
女性
老媪:对老年妇女的称呼。
老妪:同“老媪”,也是对老年妇女的称呼。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四、其他特殊称呼
大老:德高望重的老人。
国老: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等官爵高的老人。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老朽:老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是衰老无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