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颍上2025土地供应计划曝光,高铁片区成黄金热土!

重磅!颍上2025土地供应计划曝光,高铁片区成黄金热土!

我们拆解这份土地账本发现:交通用地占比竟达30%,高铁新区住宅地块密集挂牌,而资金压力下“债券发行时间差”的罕见表述,更折射出地方发展的深层挑战。当这些数据与《颍上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叠加,一个县城向中等城市跃迁的路线图清晰浮现。

NO.1|壹

基建狂魔:30%土地砸向交通动脉

翻开土地储备计划表,21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的庞大体量令人震惊——这相当于302个标准足球场,占全年储备总量的30.69%。这些土地将密集铺设在城南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包括相王路、南纬三路等16条道路建设。

更深层的战略藏在独立选址项目中:43公顷的S316颖东杨楼至黄桥段改建工程、22公顷的八里河高速连接线改扩建工程,以及18公顷的阜阳港南照作业区码头。当长三角产业转移浪潮涌向皖北,颍上正用“铁水公联运”编织承接网络。

国土空间规划暴露了终极野心:“构建阜阳-合肥发展带”,通过合周高速、商合杭高铁、江淮运河三级航道,将颍上锻造成“阜阳城市圈链接合肥都市圈的桥头堡”。那些看似枯燥的交通地块,实则是打开区域协同的钥匙。

NO.2|贰

住宅暗战:69公顷背后的空间博弈

与狂飙的基建相比,住宅用地显得克制许多——全年供应仅69公顷。但地块分布暗藏玄机:高铁新区独占5宗居住用地(最大180亩),经开区布局4宗,明月湖片区则拿下2宗临湖地块。

这种布局完美呼应了国土规划中“适度提高高铁片区开发强度”的指令。在高铁站半径2公里内,颍上规划了枢纽型商业商务中心,周边住宅容积率有望突破2.0。更精妙的是,城南新区住宅与中医院、口袋公园地块打包出让,践行了“15分钟生活圈”的规划理念。

当2025年计划供应的27宗城区地块中,有18宗需在二三季度完成出让,资金调度将成为关键胜负手。

NO.3|叁

工业变局:光电产业园的豪赌

工业用地供应计划中,单宗639亩的光电产业园地块引发关注。这恰是颍上“双核引领”战略的核心落子——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与长三角光电集群形成联动。

配套政策早已铺路:在化工园区划定安全控制线,严禁商住项目靠近;对经开区存量工业用地实施“一地一策”处置方案。最具突破性的是,规划允许“产业社区功能复合”,未来在厂区配建人才公寓将成为可能。

NO.4|肆

生态救赎:沉陷区里的湿地奇迹

最震撼的转型发生在采煤沉陷区。在慎城镇、鲁口镇,15.7公顷引江济淮工程将修复沙颍河生态;垂岗乡周边23.8公顷的姜唐湖行洪区堤防加固工程,则试图把灾难现场变为水利屏障。

国土规划揭晓了更大棋局:将八里河、焦岗湖等湿地纳入“两带两轴四湖多廊”生态格局,采煤沉陷区转型的湿地公园,竟占县域生态修复项目的31%。当别处还在讨论工业用地占比时,颍上已把生态账户纳入土地账本。

第一房智库观点

颍上的土地账本,实则是县城向城市跃迁的典型样本。

三条关键启示值得关注:基建前置逻辑

30%交通用地占比远超常规,暴露了皖北县城“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始冲动,更是对合肥都市圈产业转移的提前卡位。住宅精准投放

69公顷住宅看似保守,但高铁新区连片开发、医养地块组合出让的模式,本质是“用配套撬动土地溢价”的高级玩法。生态资本化

采煤沉陷区变身湿地公园的案例证明,生态修复正成为土地财政新变量——当修复工程本身就能申请专项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从未如此清晰。

"重磅!阜南2025年土地供应计划曝光!这些区域即将逆袭,买房投资必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